天行体育天行体育

天行体育
2024-10-04 22:03:28

中国科技期刊的困境与出路天行体育下载

分享到: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研发活动中心,研发投入增长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科技学术期刊是我国当前科技界的一块短板,我们国家对科技投入了大量资金,除了直接用于基础和应用研究活动外,还要向国外科技期刊支付不少版面费。如何做大做强中国科技期刊,关乎创新型国家建设,本刊今日再次聚焦此话题。

  科技期刊是科技文献的主要载体,是积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源的主要平台。科技期刊的发展,对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提高科研人员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提升科技文化国际交流的话语权以及推动中国科技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研发活动中心,正加速从世界科技大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科技期刊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科研成果产出的发布需要,导致大量的本土优秀科学论文外流,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和话语权严重受制于人。

  我国目前年出版科技期刊约为5000种,从数量上看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高水平的期刊和英文版期刊很少。英文科技期刊只有约310种(占总数的6.2%);2016年度被SCI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只有178种,仅占SCI收录8856种期刊总数的2.0%,位于Q1区(期刊的影响因子位列国际同类学科的前25%)的科技期刊则更少,只有35种。可以说,由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低,这种分散办刊的模式严重制约了期刊的发展,造成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缺少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期刊。

  从国际科技出版的形势来看,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几大主要科技出版集团已形成了期刊集群化的垄断优势,例如,爱思唯尔每年出版的期刊有3200多种,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每年出版期刊有3300多种。他们不仅期刊数量众多,而且在各学科领域均拥有具有世界影响的知名期刊,其中不乏一些由中国知名学者创办或担任主编的期刊。依托期刊积聚的海量优质资源,他们已完成了产业转型,基于期刊的数字出版业务已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目前,这些集团纷纷进军中国,开设分支机构,直接寻找国内科学家办刊,抢占我国的科技出版资源,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

  科技内容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由于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滞后,科技创新的成果发布和检索使用等关键环节被国外出版机构所控制。一方面,在现有学术评价体系下,对于国家投入大量经费产生的优秀创新成果,其科研人员往往会选择在国外科技期刊发表相关文章,有的还需支付较高的论文处理费;另一方面,国内科研机构如需使用这些在外刊上发表的文献,还不得不再付费购买国外出版机构的文献数据库;从而也就形成了“两头在外”的恶性循环。

  为了改变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严重滞后于科学研究水平的状况,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例如,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六部门共同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学院的“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择优支持”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大大提升了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和活力,科技期刊发展也呈现了蒸蒸日上的态势。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中国科技期刊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品牌群,经营管理尚未与国际接轨,未能真正实现全球化办刊,距离实现科技期刊强国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要破解当前“两头在外”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要加快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壮大,打造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品牌集群。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作为中央出版机构,出版了以《中国科学》系列、《科学通报》(简称“两刊”)为代表的近300种科技期刊。60多年来,众多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院士和学者,其重要的科研成果几乎都在“两刊”上发表过。例如,屠呦呦所在研究组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陈景润的《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可以说,“两刊”与新中国科技事业一路同行,见证和记录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作为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的“国家队”,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办好科技期刊,推动科技文化“走出去”是国家对中国科技出版的发展要求,也是中国科技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同时,推动科技期刊发展,也是中国科技出版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为推动科技期刊发展,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投入,“点面体”结合,推动科技期刊发展突破:

  一方面,持续推动提升《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的国际影响力,“两刊”英文版影响因子持续上升。根据2017年6月14日发布的2016版《期刊引证报告》,“两刊”全部9种英文期刊的SCI影响因子创下历史新高,平均提升51%;其中,数学、化学、生命、物理、通报、材料(2014年创刊)6种期刊进入Q1区。

  另一方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强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科技期刊的创刊工作,树立起中国科技期刊的旗帜。2011年至今,科学出版社作为主办单位创办新刊18种,其中第一主办6种。比如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主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担任常务副主编、各学科知名学者担任副主编的《国家科学评论》创刊号于2014年3月正式出版。天行体育app该刊是中国第一份战略性、导向性英文版综述类学术期刊,首个影响因子为8.0,2017年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为8.843,在全球多学科综合类期刊中位列第五。

  2016年度,国内共有35种期刊进入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其中,科学出版社主办或出版的位于Q1区的有11种期刊。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方向,结合我国的优势学科领域,在生命、地学、材料、能源、信息和空天等学科领域,着力打造学科期刊集群,实现期刊资源集聚工作的突破。目前,已建成地球与环境科学信息网,集聚了该领域176种优秀期刊、126个重点实验室、6000多位专家的内容资源。

  “体”:通过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推动期刊平台化、集约化管理运营,适应国际化出版需求。

  近年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SciEngine中国科技期刊国际传播平台、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等数字化的期刊出版平台。其中,SciEngine平台可实现在线实时投稿与审稿功能,大大提升了期刊出版运转效率,而且还与CrossRef、Web of Science等直接对接,可全球同步发布和数据共享,实现实时国际化传播;该平台可以服务于全国的科技期刊编辑部,从而助力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该平台于2016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佳”。

  科技期刊不仅仅是一种出版形态,其发展关联着科技管理政策、学术评价体系、科技出版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命题。基于对科技期刊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优化改进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尤其是唯影响因子而论的简单评价方式,要通过学术评价指标的设置,鼓励国内的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例如,中科院就要求相关院士必须要在“两刊”上发表过相应的文章;此外,日本的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文章都是发表在其国内的期刊上。

  要在政策层面支持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创办外文版科技期刊。期刊创办过程少则三五年,多则需十年左右方能真正形成学术影响力,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出版企业必然承担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为此,有必要成立相应的支持期刊发展的专项资金或出版基金,来从国家层面给予资金支持,一方面缓解出版企业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也通过评选来优先支持有发展潜力的科技期刊。

  要改革刊号管理机制,提高创刊审批效率,鼓励国内出版机构积极创办英文版科技期刊。随着科技发展和创新日新月异,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研人员对细分化、专业化科技信息发布渠道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发布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中外期刊在管理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外刊创办为备案制,效率高、周期短,能够较快地集聚某一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及科技成果,从而占据发展先机。

  要从制度层面鼓励期刊集群化发展。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单一的期刊无法与集约化发展的期刊群竞争,而且,科技出版要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也需要集群化的期刊来提供内容支撑。因此,国家应加大对重点科技出版机构的支持力度,以点带面,尽快加强期刊的集约化经营和发展,提升科技期刊出版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期刊资源整体格局小而散,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偏低,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因此,要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必须要继续深化期刊体制改革,推动期刊编辑部市场化改革,鼓励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整合,让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实现期刊集约化、平台化经营管理,从而快速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办刊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林鹏)

上一篇:从零起步到位居前列(科技视点·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天行体育官网技期刊)
下一篇:Electronics 解码电子科学洞察科技前沿——创刊12年优质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