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9日,由国际能源署和丹麦气候、能源与公用事业部联合举办,丹佛斯作为唯一企业合作伙伴的国际能源署第七届能源效率年度会议在丹佛斯总部城市森讷堡举行。全球各地的能源、环境及气候部长、业界和民间机构领导人齐聚这座丹麦南部小城,讨论如何推动能效解决方案的快速实施。
本次大会重点关注如何快速采取措施降低能耗,以降低能源成本,减轻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推动气候目标的达成,并支持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国际能源署在大会期间发布分析报告,强调了能效措施的重要作用,行业新闻尤其在缓和能源价格暴涨、加强能源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
国际能源署总干事法提赫比罗尔:我们应该即刻踩下油门加速能效方案的实施
国际能源署总干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说道:能源效率是世界所面临的诸多迫切挑战的关键解决方案。 它可以使能源供应既经济,又安全,且更可持续。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即刻集体踩下油门加速能效方案的实施。
丹麦气候、能源与公用事业部部长丹约根森向与会者展示丹佛斯温控阀的节能潜力
丹麦气候、能源与公用事业部部长丹约根森(Dan Jrgensen)说道:现在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全球实施更多的能效解决方案和技术。能源和气候领导者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参加本次大会,是我们携手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丹佛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行健说道:如果我们想要达成气候目标,抑制全球变暖,就必须重视能效手段。根据国际能源署净零排放规划,这十年中所需要的碳减排总量中有三分之一需要通过提升能效的手段实现。好消息是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现成的可以帮助各行各业提升能效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我们节约下来的能源才是最绿色的能源。
6月8日是本届大会的主会议日,与会代表就建筑的未来、能源消费行为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融资手段推动能效实施等线日则将举行专场闭门会,部长们将就如何推动能效进程分享最佳实践。森讷堡市还组织了多场技术展示,以便共与会者参观了解能效方案成功案例。
进一步提高能效,对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效是最具减排潜力、最经济的方式,更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对此,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表示:政府、业界和公众应该携手共同推动对能效议题的重视,推动能效解决方案在中国大规模应用。我们将继续同中国合作伙伴分享全球领先的能效解决方案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丹佛斯中国区工厂加紧部署,充分利用能效解决方案,以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优化生产运营的能源系统,以提升能源效率,成功打造了丹佛斯中国工厂的碳中和实践。与2016年相比, 丹佛斯中国工厂能效提高57%,能源强度减低51%,碳排放强度降低34%,这一案例成为本届能效大会展示的重点案例之一。
丹佛斯中国工厂使用了丹佛斯变频器和磁悬浮压缩机,大幅提升了暖通空调系统能效
银河平台
报告指出,将目前的全球能源强度改善的幅度提升一倍达到每年4%,与基于当今政策环境的路径相比,到本十年末有可能避免每年9500亿亿焦耳的最终能源消耗。这相当于目前中国一年的能源使用总量。
能效提升举措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能源支出。例如,基于当前政策设置进行估算,如快速采取能效措施,到本十年末就可以每年节省高达6500亿美元的家庭能源费用。全球节省的天然气总量将相当于欧盟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的四倍,而减少的石油消费量将达到近3000万桶/每天。与今天相比,全球范围内对能效手段的协力推进将创造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尤其是在建筑改造、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分析报告显示,快速采取能效手段将为全球所有经济部门带来大量的发展机遇。市场上有很多现成的能效技术,在实施后将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可以快速收回投资,尤其是在能源价格高企的当下。到2030年,通过部署高能效的空调、汽车等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大约三分之一的能源需求,而通过转用热泵、电动汽车等电气化手段可以降低五分之一的能源需求,而工业领域数字化技术以及更高效的材料的应用则会解决剩下绝大部分的能源需求。
丹佛斯致力于开发创新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机械生产效率,减少排放,降低能耗,提升电气化水平。我们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供热、功率转换、电机控制、船舶、汽车及商用车辆、工业及工程机械等领域。丹佛斯还为新能源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例如太阳能、风电,以及城市区域能源设施等。
作为全球性技术合作伙伴,我们致力于充分利用我们的行业领先地位、丰富的应用知识以及核心业务的可持续性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
丹佛斯动力系统事业部:移动及工业液压、流体输送、电气化以及软件系统全套解决方案;
丹佛斯气候方案事业部:为建筑、冷链、工业和基础设施提供可持续的供热和制冷解决方案;
丹佛斯传动事业部:为汽车等诸多行业提供变频器、功率半导体模块以及电气化等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我们的创新工程始于1933年。丹佛斯是家族所有制企业,全球各地共有员工40,000多名,共用95家工厂,服务于100多个国家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