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高频电子线路是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的后续专业主干课程,为必修课,主要讨论通信系统和现代电子设备中各种高频电路的组成、基本原理以及分析和设计方法。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教授学生理解在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的基本单元电路及其基本原理、分析和设计方法。教学内容以通信系统为主线贯穿各个功能电路,注重教学内容的通用性和实用性;课程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概念的物理阐述,尽量避免繁复的数学运算。课程贯穿工程分析和工程计算的观点,重点分析典型单元电路。让学生掌握非线性电子器件的特点用途和非线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非线性电路模型以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达到能应用和设计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专业课和其它电子信息学科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高频电子线路》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程,在电子通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负责人15年来连续承担《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本科生讲授20余次,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形成了高频电子线路理论与实验教学团队,教授三人,副教授一人,高级实验师一人。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主辅结合的系列教材建设为依托,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课程建设,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很难,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根据授课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该课程的教学痛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是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达成途径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既要保留《高频电子线路》的基础和精髓,又需留给学生自学和发散思维的空间,以培养其创新和自学能力,而且还应与课程目标紧密相关。
(1)通过问题导入,把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潜移默化的融入教学中。在课前抛出问题,鼓励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通过查阅文献、分组讨论、教师指导等环节,实现从传统课堂满堂灌到学生自主自愿进行知识探索的转变。
(2)理论知识应用化、实例化,解决学生不知学的有什么用途的问题。根据OBE理念,加强实践环节与理论相结合是重构培养方案的一个基本要点。为此,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电路设计任务,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调研,小组合作,并通过实践操作,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讲生评,师生互动方式,打破沉默课堂,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性,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完成相关教学知识点或者电路设计任务,组织授课或答辩环节,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或者对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和打分,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学生通过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天行体育网址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4)开展科研活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前沿成果有机的融合教学过程中,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师能力,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本课程培养学生从数学方法、物理概念及工程应用方面分析和解决高频电子电路的复杂工程问题,为今后在高频电路、通信系统等领域从事科研和工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主要目标为:
1:理解高频电路基础知识,判断和识别基本通信电路。能够解释非线性器件的特点、非线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描述高频电路在通信系统中的功能。
2:培养学生解决通信电路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分析通信系统中各个高频电路的能力,能够设计综合性方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工程伦理意识和辩证思维,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对以往期末考试一次性评价方式进行变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持续观察、记录而做出评价。
课程成绩评定依据环节为:(1)平时随堂测试、学生讨论和展示;(2)电路设计实验或答辩;(3)期中考试,通过老师给参,学生互相评卷与评价。(4)期末考试,学生参与出卷过程(参见课程特色与创新)。
3.钱聪,陈英梅编,《通信电子线路》,康梅编写,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